第107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大唐其實很少關註南方的事情,因為當年文成公主和親,大唐跟吐蕃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要不然王玄策也不會再吐蕃借人然後滅了天竺一國,李治登基之後,吐蕃也很是不安分了一陣子,畢竟,比起威名赫赫的李世民,在吐蕃人眼裏,李治明顯是個軟柿子。不過,這幾年吐蕃跟大唐之間也就是小範圍的摩擦而已,真正要打,雙方其實都有些虛。大唐真要說起來,戰鬥力其實是要勝過吐蕃的,但問題是,那邊地處高原,若是上去,高原反應就足夠大家喝一壺的了,也就是說,吐蕃的軍隊可以沖下來找你的麻煩,而你想要反過來找吐蕃的麻煩,那顯然不靠譜。
而吐蕃呢,也是瞧著大唐如今蒸蒸日上,當年文成公主入藏的確帶去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不過要消化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另外就是,跟著文成公主一起傳入吐蕃的佛教如今也在吐蕃上層盛行開來,與吐蕃原本的宗教難免產生了一些沖突,大唐對突厥,對西域,乃至對高句麗的節節勝利,還有與吐蕃接壤的益州之類的地方發生的變化也讓吐蕃那邊有些心虛,他們如今很想要再求娶一個公主,不過,李治如今適齡的公主可不值錢。值錢的那個呢,年紀卻還比較小,吐蕃要是貿然求娶,估計也就是隨便找個宗室女打發了,吐蕃未必能占到什麽便宜。
而六詔那邊嘛,大唐固然懶得理會他們,不過,吐蕃那邊卻是三五不時要盤剝一下的,吐蕃自個人口少,資源不豐富,偏生又彪悍得很,就算是蒙舍詔相對堅定地站在了大唐這邊,但是,他們日子也沒好過多少,畢竟,大唐最多也就是給點口頭上的支持,要是他們有使者入朝,順便賞賜一些東西罷了,至於出兵幫助蒙舍詔對抗吐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沒辦法,大唐的軍隊那麽寶貴,誰會沒事浪費在六詔這等瘴癘叢生的地方,是嫌大唐的勇士太多,還有錢沒處花嗎?
結果,大唐的確沒空理會他們,誰能想到,光是閩越那邊“正常”的商業活動,就讓六詔元氣大傷呢?
李治也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評價好,與私心嘛,他覺得閩越那邊也沒做錯什麽,你們要是自個不貪心,想要賺閩越的錢,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嘛。至於說有那些寨子部族舉族逃亡到閩越的事情,呃,這對於大唐來說其實算是政治正確,教化夷狄,化夷為夏,這是種花家的傳統藝能,老祖宗當年要不是靠著這個手藝,也沒辦法從中原那點地盤擴展到如今這樣的規模。另外,六詔那邊真要算起來,跟中原的漢人也算得上是同根同源,按照歷史,那邊應該是九黎後人,而九黎人算起來應該是當年炎帝部落的後裔,這麽一算,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不過是之前暫時分出去了而已,如今回來了,大家還是一家人嘛!就像是百越,多半都是供奉越王勾踐做先祖的,所以,即便大家稱呼他們是越人,但是在大家心裏,他們在血脈和文化上頭還是跟中原同根同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閩越的作為,那真是沒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
武後坐在珠簾後面,聽著六詔使臣在那裏痛哭流涕,她卻很想要笑出聲來。從法理上看,閩越那邊從上到下,其實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地方,他們做的事情都符合規則,畢竟,無論是大唐還是六詔,都有奴仆,人口買賣都是合法的,一個願意買,一個願意賣,根本沒什麽問題。你們都覺得賣的是對方的人,然後,對方也是這麽想的。這是你們自己蠢,跟閩越有什麽關系。
因此,武後也便說道:“本宮雖說只是婦道人家,但是聽幾位使臣說了一番,也是明白了其中原委。依本宮看來,此事其實容易得很,爾等化幹戈為玉帛,和平共處,廣修仁政,自然也便無事了!”
幾個使臣簡直是張口結舌,你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嘛,雲南那地方,他們能夠利用的資源也就那麽多,當然,作為高層,他們的日子並不算苦逼,但是誰不想自己過得更好呢?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山頭,有更多的人口驅使,他們自然是要發動戰爭的,要不然,雲南當年幾百甚至是上千的寨子,原本都是各自為政,如今怎麽就變成六詔了呢?自然不是他們自個哭著喊著找親戚,然後合流合作,根本就是打出來的。事實上,六詔互相之間也是有著不少新仇舊恨的,大家其實都想要吞並對方,雲南就那麽大一點地方,自家一家占了不好嗎?為什麽要留給別人呢?
結果他們打生打死,卻讓別人占了便宜,現在他們希望讓那個占便宜的人滾蛋,甚至最好將之前占的好處吐出來,結果到頭來,對方一推二五六,表示我又不是故意要占便宜的,你們自個不要打不久行了嗎?還有廣修仁政,麻蛋,要是有這個資本,我們也想要廣修仁政啊,問題是,家裏就這麽一點可憐巴巴的東西,你讓我們廣修仁政,收買下面底層的百姓,讓我們自個忍饑挨餓嗎?
李弘作為太子,前幾年就開始入朝聽政了,這會兒站在那裏也很糾結。他的確也覺得六詔那邊聽起來也挺可憐的,但是,他也不是什麽傻瓜,武後不過是稍微一提,他就知道怎麽回事了,說白了還是咎由自取,因此,原本還打算站出來幫著說幾句好話的他頓時又不動了。
李弘不動,朝堂上還是有人想要給李悅或者是上頭的帝後二人添堵的,當下便站出來表示,趁人之危,或者說趁火打劫不是仁者所為,朝廷應該下詔申飭閩王,不許閩越的商人再去六詔做人口買賣。
這年頭朝堂上的人還是有些節操的,這話聽起來就很強詞奪理,何況,六詔使者之前一番哭訴,也叫朝堂上不少人看出了好處。不光是閩越缺人,其實如今大唐各處都缺人。有足夠的人手,他們才能在西域開墾更多的土地,種植更多的棉花,在機械化生產時代沒有到來之前,棉花的種植是很依賴人力的,在棉花生長過程中,很多環節都需要人力介入。自家的佃戶都是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不能隨意消耗,過度使用,但是,若是買來的勞工就不一樣了,就算是不必往死裏使喚,但是一些繁重的沒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交給他們,豈不是能夠讓自家騰出更多的人手來,進行附加值更高的生產活動?
也不是所有的世家和官員都在棉花產業裏面有份子,不過,在這個時代,哪怕大唐官員的薪水福利都還不錯,但是,大家都是需要經營一些額外的產業的。如今單純種糧食儼然開始不劃算了,有著南方的雙季稻甚至是三季稻,哪怕北方人不習慣吃稻米,但是,起碼這意味著糧食儲備變得非常充分,尤其是如今交通變得非常方便,這讓運輸途中的損耗降低到了一個相當的水準,加上來自於海洋的饋贈,也降低了對糧食的消耗。長安算是整個天下糧食最貴的地方了,如今一鬥粟米也就是二三十錢的樣子,如果是稻米的話,因為產量問題,稻米的價格一鬥便宜的時候甚至只有十幾錢,也就是說,隨便找個作坊做一點零工,一天的工錢都能買到一鬥米甚至是更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官員貴族將資本投入了各種作坊之中。
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作坊就是典型的血汗工廠,想要賺錢,就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即便如今勞動力已經很低廉了,但是那畢竟是大唐的子民,真要是驅使出問題來,官府肯定是要介入的。畢竟,朝廷需要征收人頭稅,要是在作坊裏頭累死得太多,就會嚴重影響當地的人頭稅的征收,這年頭的人頭稅,也叫做口賦,主要是用來供養皇室的,按道理,到了盛世的時候,人口不斷滋生,口賦肯定是要不斷增長的,結果你們卻是不增反減,朝廷或者說是皇家自然是要追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官府肯定不能坐視作坊役使人過甚,以至於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但是,如果是買來的奴婢,那就不一樣了,奴婢是沒有人權的,按照大唐律,殺死奴婢,若是事出有因,主家賠償一點財產就行。這還是這個奴婢是有著奴籍的情況,若是那等非大唐子民出身的異族奴婢,死就死了唄,在戶籍上頭,他們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如今一聽西南那邊居然有廉價的奴婢出售,許多人都開始暗搓搓地打起了主意,如今就算是閩越那邊撒手了,他們也是要插上一手的。別說六詔只有蒙舍詔名義上臣服大唐,就算現在他們都要臣服,朝廷肯不肯接受還是個問題呢!對於自家的藩屬國,按照諸夏的規矩,是對他們負有一定的保護責任的,而若是他們不是自家的藩屬國,那麽,他們亂成什麽樣子,其實也跟大唐無關。因此,那個開口的人話才說完,就被其他人跳出來噴了一頓。總之就是,他們又不是咱們大唐的屬國,大唐也沒興不義之師,大唐對他們可沒任何義務。何況,就算是在大唐境內,百姓自個活不下去了,賣兒賣女,甚至是典賣自身的事情也多得很,這都是符合大唐律的,所以,這事根本沒法管。
蒙舍詔的使者倒是可以在那裏喊著自家是忠於大唐的,要大唐給自個做主,另外五詔的使者卻不可能這個時候表示要臣服大唐,這會兒你喊著臣服,回頭吐蕃報覆過來,那他們只會更慘,因此,一個個只能是擺出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希望大唐這邊能改變主意。
李治心裏頭將鴻臚寺的人罵了個狗血淋頭,蒙舍詔的使者也就算了,其他五詔算算立場跟大唐就跟敵人差不多,你不拖著他們,反而讓他們將事情鬧到朝堂上來了,簡直是蠢貨!不過,李治深谙踢皮球之道,他終於開了口,表示這事不能聽他們一面之詞,還得先問問閩王那邊究竟是怎麽回事,如果這事真的是閩王那邊的失誤,那麽,他一定會幫他們做主雲雲,然後就將這些使臣打發了。
那些使臣懷著微弱的希望被鴻臚寺安排到了驛館之中,不過他們也搞不清楚大唐這邊做事的流程,根本想不到,李治準備將這事無休止地拖下去了,畢竟,閩越離得那麽遠,如今也沒到閩王回朝的時候,閩王收到消息,也得先找那些商人取證,一來二去,光是想要弄明白事情的始末,就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了。而在這段時間,那些手裏頭不知道帶了多少錢的使臣能在這個居大不易的長安生活多久還是個問題。
朝臣們自然明白李治的言下之意,因此,他們很是默契地略過了這個話題,就等著下朝之後找人打聽六詔那邊的事情。等到其他事情商討完成,李治有些疲倦地宣布退朝,李弘卻是幹脆跟了上去。
“父皇,兒臣還是很難相信,十五叔那邊居然靠著一些商人,就將六詔搞得如此狼狽?”李弘疑惑地問道。
李治靠在軟塌上,微微合上了眼睛,然後說道:“雖說的確很難相信,但是既然都逼著六詔派出使臣找到長安來了,那麽,他們那邊的情況應該的確不妙!”
武後在一邊說道:“六詔之所以能夠在天南那邊立國,無非就是因為天南的地形和氣候,大唐拿他們沒有太多辦法,但是,閩越那邊論起地勢和氣候,也並不比六詔強到哪裏去,所以,那邊的商人在六詔其實是能來去自如的,若是閩越手裏頭又有著六詔急需的各種物品,他們自然願意跟閩越做交易,比起其他的東西,自然是人口最容易獲得,不過,我估計,這幾年下來,閩越購買甚至是勾搭的人口肯定不是什麽小數目,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偏偏他們拿閩越沒什麽辦法,要不然,他們也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說到這裏,武後簡直覺得有些好笑,然後,她若有所思地問道:“不知道咱們能不能趁機解決六詔,將西南收為己有呢?”
西南那邊起碼在漢朝那會兒,是歸順了大漢的,司馬相如當年的功績裏頭,就有一項就是收服了西南諸夷,當然,因為那邊的特殊性,西南那邊其實和百越一樣,一直以來都有著半自治的意思,就算是朝廷派了官員過去,真正做主的還是當地各個部族的首領,也就是到了明清的時候,朝廷極力推行改土歸流,那邊才算是逐漸真正納入了中原的管理體系之中。
不過,等到後來天下大亂,司馬氏一統天下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司馬家放在種花家的歷史上,那絕對是可以被釘在恥辱柱上的那種,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有,神州幾乎在司馬氏手中陸沈,後來南北分裂多年,嶺南,西南這些地方都一度脫離了中央政權的統治,大隋也就是在名義上征服了嶺南,根本沒有餘力再去收覆西南。
但是對於一個中原的皇帝來說,能夠收覆故有的領土,那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如今有了這個契機,李治還真是有些心動。
猶豫了一下,李治嘆道:“就算是拿下了雲南,但是,那邊各部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朝廷只怕也只能是名義上統治那裏,說不定日後還得不斷鎮壓那邊的叛亂,這事還是得從長計議才行!”
武後狀似無心地說道:“可惜了,沒一個如十五郎一般能幹的宗室,要不然,派遣宗室過去鎮守,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李治沈吟一番,然後說道:“先傳信給十五郎吧,對六詔那邊,還得加大力度,不管怎麽說,先削弱他們的實力總是沒錯的!日後咱們遲早是要跟吐蕃對上的,朕可不希望回頭有人在大軍後面搗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吐蕃呢,也是瞧著大唐如今蒸蒸日上,當年文成公主入藏的確帶去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不過要消化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另外就是,跟著文成公主一起傳入吐蕃的佛教如今也在吐蕃上層盛行開來,與吐蕃原本的宗教難免產生了一些沖突,大唐對突厥,對西域,乃至對高句麗的節節勝利,還有與吐蕃接壤的益州之類的地方發生的變化也讓吐蕃那邊有些心虛,他們如今很想要再求娶一個公主,不過,李治如今適齡的公主可不值錢。值錢的那個呢,年紀卻還比較小,吐蕃要是貿然求娶,估計也就是隨便找個宗室女打發了,吐蕃未必能占到什麽便宜。
而六詔那邊嘛,大唐固然懶得理會他們,不過,吐蕃那邊卻是三五不時要盤剝一下的,吐蕃自個人口少,資源不豐富,偏生又彪悍得很,就算是蒙舍詔相對堅定地站在了大唐這邊,但是,他們日子也沒好過多少,畢竟,大唐最多也就是給點口頭上的支持,要是他們有使者入朝,順便賞賜一些東西罷了,至於出兵幫助蒙舍詔對抗吐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沒辦法,大唐的軍隊那麽寶貴,誰會沒事浪費在六詔這等瘴癘叢生的地方,是嫌大唐的勇士太多,還有錢沒處花嗎?
結果,大唐的確沒空理會他們,誰能想到,光是閩越那邊“正常”的商業活動,就讓六詔元氣大傷呢?
李治也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評價好,與私心嘛,他覺得閩越那邊也沒做錯什麽,你們要是自個不貪心,想要賺閩越的錢,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嘛。至於說有那些寨子部族舉族逃亡到閩越的事情,呃,這對於大唐來說其實算是政治正確,教化夷狄,化夷為夏,這是種花家的傳統藝能,老祖宗當年要不是靠著這個手藝,也沒辦法從中原那點地盤擴展到如今這樣的規模。另外,六詔那邊真要算起來,跟中原的漢人也算得上是同根同源,按照歷史,那邊應該是九黎後人,而九黎人算起來應該是當年炎帝部落的後裔,這麽一算,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不過是之前暫時分出去了而已,如今回來了,大家還是一家人嘛!就像是百越,多半都是供奉越王勾踐做先祖的,所以,即便大家稱呼他們是越人,但是在大家心裏,他們在血脈和文化上頭還是跟中原同根同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閩越的作為,那真是沒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
武後坐在珠簾後面,聽著六詔使臣在那裏痛哭流涕,她卻很想要笑出聲來。從法理上看,閩越那邊從上到下,其實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地方,他們做的事情都符合規則,畢竟,無論是大唐還是六詔,都有奴仆,人口買賣都是合法的,一個願意買,一個願意賣,根本沒什麽問題。你們都覺得賣的是對方的人,然後,對方也是這麽想的。這是你們自己蠢,跟閩越有什麽關系。
因此,武後也便說道:“本宮雖說只是婦道人家,但是聽幾位使臣說了一番,也是明白了其中原委。依本宮看來,此事其實容易得很,爾等化幹戈為玉帛,和平共處,廣修仁政,自然也便無事了!”
幾個使臣簡直是張口結舌,你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嘛,雲南那地方,他們能夠利用的資源也就那麽多,當然,作為高層,他們的日子並不算苦逼,但是誰不想自己過得更好呢?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山頭,有更多的人口驅使,他們自然是要發動戰爭的,要不然,雲南當年幾百甚至是上千的寨子,原本都是各自為政,如今怎麽就變成六詔了呢?自然不是他們自個哭著喊著找親戚,然後合流合作,根本就是打出來的。事實上,六詔互相之間也是有著不少新仇舊恨的,大家其實都想要吞並對方,雲南就那麽大一點地方,自家一家占了不好嗎?為什麽要留給別人呢?
結果他們打生打死,卻讓別人占了便宜,現在他們希望讓那個占便宜的人滾蛋,甚至最好將之前占的好處吐出來,結果到頭來,對方一推二五六,表示我又不是故意要占便宜的,你們自個不要打不久行了嗎?還有廣修仁政,麻蛋,要是有這個資本,我們也想要廣修仁政啊,問題是,家裏就這麽一點可憐巴巴的東西,你讓我們廣修仁政,收買下面底層的百姓,讓我們自個忍饑挨餓嗎?
李弘作為太子,前幾年就開始入朝聽政了,這會兒站在那裏也很糾結。他的確也覺得六詔那邊聽起來也挺可憐的,但是,他也不是什麽傻瓜,武後不過是稍微一提,他就知道怎麽回事了,說白了還是咎由自取,因此,原本還打算站出來幫著說幾句好話的他頓時又不動了。
李弘不動,朝堂上還是有人想要給李悅或者是上頭的帝後二人添堵的,當下便站出來表示,趁人之危,或者說趁火打劫不是仁者所為,朝廷應該下詔申飭閩王,不許閩越的商人再去六詔做人口買賣。
這年頭朝堂上的人還是有些節操的,這話聽起來就很強詞奪理,何況,六詔使者之前一番哭訴,也叫朝堂上不少人看出了好處。不光是閩越缺人,其實如今大唐各處都缺人。有足夠的人手,他們才能在西域開墾更多的土地,種植更多的棉花,在機械化生產時代沒有到來之前,棉花的種植是很依賴人力的,在棉花生長過程中,很多環節都需要人力介入。自家的佃戶都是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不能隨意消耗,過度使用,但是,若是買來的勞工就不一樣了,就算是不必往死裏使喚,但是一些繁重的沒太多技術含量的工作交給他們,豈不是能夠讓自家騰出更多的人手來,進行附加值更高的生產活動?
也不是所有的世家和官員都在棉花產業裏面有份子,不過,在這個時代,哪怕大唐官員的薪水福利都還不錯,但是,大家都是需要經營一些額外的產業的。如今單純種糧食儼然開始不劃算了,有著南方的雙季稻甚至是三季稻,哪怕北方人不習慣吃稻米,但是,起碼這意味著糧食儲備變得非常充分,尤其是如今交通變得非常方便,這讓運輸途中的損耗降低到了一個相當的水準,加上來自於海洋的饋贈,也降低了對糧食的消耗。長安算是整個天下糧食最貴的地方了,如今一鬥粟米也就是二三十錢的樣子,如果是稻米的話,因為產量問題,稻米的價格一鬥便宜的時候甚至只有十幾錢,也就是說,隨便找個作坊做一點零工,一天的工錢都能買到一鬥米甚至是更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官員貴族將資本投入了各種作坊之中。
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作坊就是典型的血汗工廠,想要賺錢,就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即便如今勞動力已經很低廉了,但是那畢竟是大唐的子民,真要是驅使出問題來,官府肯定是要介入的。畢竟,朝廷需要征收人頭稅,要是在作坊裏頭累死得太多,就會嚴重影響當地的人頭稅的征收,這年頭的人頭稅,也叫做口賦,主要是用來供養皇室的,按道理,到了盛世的時候,人口不斷滋生,口賦肯定是要不斷增長的,結果你們卻是不增反減,朝廷或者說是皇家自然是要追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官府肯定不能坐視作坊役使人過甚,以至於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但是,如果是買來的奴婢,那就不一樣了,奴婢是沒有人權的,按照大唐律,殺死奴婢,若是事出有因,主家賠償一點財產就行。這還是這個奴婢是有著奴籍的情況,若是那等非大唐子民出身的異族奴婢,死就死了唄,在戶籍上頭,他們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如今一聽西南那邊居然有廉價的奴婢出售,許多人都開始暗搓搓地打起了主意,如今就算是閩越那邊撒手了,他們也是要插上一手的。別說六詔只有蒙舍詔名義上臣服大唐,就算現在他們都要臣服,朝廷肯不肯接受還是個問題呢!對於自家的藩屬國,按照諸夏的規矩,是對他們負有一定的保護責任的,而若是他們不是自家的藩屬國,那麽,他們亂成什麽樣子,其實也跟大唐無關。因此,那個開口的人話才說完,就被其他人跳出來噴了一頓。總之就是,他們又不是咱們大唐的屬國,大唐也沒興不義之師,大唐對他們可沒任何義務。何況,就算是在大唐境內,百姓自個活不下去了,賣兒賣女,甚至是典賣自身的事情也多得很,這都是符合大唐律的,所以,這事根本沒法管。
蒙舍詔的使者倒是可以在那裏喊著自家是忠於大唐的,要大唐給自個做主,另外五詔的使者卻不可能這個時候表示要臣服大唐,這會兒你喊著臣服,回頭吐蕃報覆過來,那他們只會更慘,因此,一個個只能是擺出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希望大唐這邊能改變主意。
李治心裏頭將鴻臚寺的人罵了個狗血淋頭,蒙舍詔的使者也就算了,其他五詔算算立場跟大唐就跟敵人差不多,你不拖著他們,反而讓他們將事情鬧到朝堂上來了,簡直是蠢貨!不過,李治深谙踢皮球之道,他終於開了口,表示這事不能聽他們一面之詞,還得先問問閩王那邊究竟是怎麽回事,如果這事真的是閩王那邊的失誤,那麽,他一定會幫他們做主雲雲,然後就將這些使臣打發了。
那些使臣懷著微弱的希望被鴻臚寺安排到了驛館之中,不過他們也搞不清楚大唐這邊做事的流程,根本想不到,李治準備將這事無休止地拖下去了,畢竟,閩越離得那麽遠,如今也沒到閩王回朝的時候,閩王收到消息,也得先找那些商人取證,一來二去,光是想要弄明白事情的始末,就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了。而在這段時間,那些手裏頭不知道帶了多少錢的使臣能在這個居大不易的長安生活多久還是個問題。
朝臣們自然明白李治的言下之意,因此,他們很是默契地略過了這個話題,就等著下朝之後找人打聽六詔那邊的事情。等到其他事情商討完成,李治有些疲倦地宣布退朝,李弘卻是幹脆跟了上去。
“父皇,兒臣還是很難相信,十五叔那邊居然靠著一些商人,就將六詔搞得如此狼狽?”李弘疑惑地問道。
李治靠在軟塌上,微微合上了眼睛,然後說道:“雖說的確很難相信,但是既然都逼著六詔派出使臣找到長安來了,那麽,他們那邊的情況應該的確不妙!”
武後在一邊說道:“六詔之所以能夠在天南那邊立國,無非就是因為天南的地形和氣候,大唐拿他們沒有太多辦法,但是,閩越那邊論起地勢和氣候,也並不比六詔強到哪裏去,所以,那邊的商人在六詔其實是能來去自如的,若是閩越手裏頭又有著六詔急需的各種物品,他們自然願意跟閩越做交易,比起其他的東西,自然是人口最容易獲得,不過,我估計,這幾年下來,閩越購買甚至是勾搭的人口肯定不是什麽小數目,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偏偏他們拿閩越沒什麽辦法,要不然,他們也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說到這裏,武後簡直覺得有些好笑,然後,她若有所思地問道:“不知道咱們能不能趁機解決六詔,將西南收為己有呢?”
西南那邊起碼在漢朝那會兒,是歸順了大漢的,司馬相如當年的功績裏頭,就有一項就是收服了西南諸夷,當然,因為那邊的特殊性,西南那邊其實和百越一樣,一直以來都有著半自治的意思,就算是朝廷派了官員過去,真正做主的還是當地各個部族的首領,也就是到了明清的時候,朝廷極力推行改土歸流,那邊才算是逐漸真正納入了中原的管理體系之中。
不過,等到後來天下大亂,司馬氏一統天下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司馬家放在種花家的歷史上,那絕對是可以被釘在恥辱柱上的那種,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有,神州幾乎在司馬氏手中陸沈,後來南北分裂多年,嶺南,西南這些地方都一度脫離了中央政權的統治,大隋也就是在名義上征服了嶺南,根本沒有餘力再去收覆西南。
但是對於一個中原的皇帝來說,能夠收覆故有的領土,那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如今有了這個契機,李治還真是有些心動。
猶豫了一下,李治嘆道:“就算是拿下了雲南,但是,那邊各部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朝廷只怕也只能是名義上統治那裏,說不定日後還得不斷鎮壓那邊的叛亂,這事還是得從長計議才行!”
武後狀似無心地說道:“可惜了,沒一個如十五郎一般能幹的宗室,要不然,派遣宗室過去鎮守,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李治沈吟一番,然後說道:“先傳信給十五郎吧,對六詔那邊,還得加大力度,不管怎麽說,先削弱他們的實力總是沒錯的!日後咱們遲早是要跟吐蕃對上的,朕可不希望回頭有人在大軍後面搗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